想要培養個省心的小孩,在這件事上就不能懶惰

親戚家有個小孩,父母十分溺愛,簡直是要星星沒給月亮的那種,過年去察覺孩子一整天都在吃零食,不太用餐。我講那樣吃零食對小孩不好,大家要控制一下。

親戚苦笑著說,沒給吃零食就躺在地上哭鬧,沒辦法,只能讓她吃。

看來,親戚一家已經徹底被孩子的哭鬧給控制住了。

現在孩子少,加上經濟實力都很好,對小孩也比較寵,但不管多寵,該教的規矩,還是得讓孩子學會,例如自律。

自律的孩子,不但能養成好的習慣,父母帶起來也沒那么累。

那要怎么做,才能夠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呢?

延遲滿足,讓孩子產生自律意識

沒有誰一出生就明白自律,自律本質上是好習慣的養成。培養孩子自律的第一步,是讓他們先產生自律意識。

有人做過一個有關“延遲滿足”的實驗。學者們分到一群孩子每人一顆棉花糖,跟他們說時下就可以吃,但如果等數分鍾再吃,就能多得一顆棉花糖。

多數小孩很快吃掉了手裏的棉花糖。有一些孩子盡管愛吃卻竭力抑制,堅持到了能夠拿到獎勵時刻。

學者們根據對實驗對象數年的追蹤,卻發現:願意延遲滿足的小孩所取得的成就廣泛高過這些不擅長自我管控的小孩。

由此可見,延遲滿足是培養孩子自律觀念的一個有效手段。

樊登也分享過一個案例。有一次,他兒子由於未能馬上喝到牛乳而失聲痛哭,他覺得孩子不擅於監管心態,應該及時引導。

因此樊登問孩子:你知道什么是耐心嗎?孩子回答不清楚。他告訴孩子,耐心便是雖然很想喝牛奶,但牛乳沒來的時候,還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不哭鬧。

第二次等牛乳時,孩子又哭了。樊登沒有馬上拿給孩子牛乳,而是問他,還記得什么叫耐心嗎,你能不能嘗試做到有耐心?孩子思考片刻,便停住了哭聲。

這兒,樊登正是運用“延遲滿足”的形式,讓孩子產生最基本自律意識。

積極引導,幫孩子發掘內在動機

《自驅型成長》裏有句話:“全部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獲得成功,但是只有小孩的獨立動因,才能使這類心願得以實現”。

要讓孩子變得自律,就要引導孩子探索和了解自己內小學中文教材在動機,鼓勵他們持續去幹喜歡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喜愛和專注的地區,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關心,看他們什么時候專注度最大,主動性最強。再從這裏著手,發掘其背後的內在動機。

倘若,你的孩子每次踢球時心情愉快還十分遵守紀律。

這時候,你便能夠問孩子:商品,你為什么喜歡踢足球?你覺得踢球時的自己與其他時候有什么不一樣呢?也有哪些事情,會讓你和踢球時一樣感到快樂呢?

這些積極引導,會引導孩子鑒別自己行為背後的內在動機,明確自己滿足感來自哪裏。

當孩子不斷嘗試和感受大量可以讓自己開心豐富的事情時,他們的自尊水平會大幅提升,進而變得更加自律。

言傳身教,給小孩塑造學習榜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裏提到:“父母會不可避免的將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達給後代,如同基因遺傳一樣”。

要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父母得先做到自律。假如你一邊盯著手機打遊戲,一邊苦口婆心的勸小孩不要玩手機。小孩要說,你都可以,憑什么我不可以。

相反,這些善於自我約束的家長更容易培育出自律的孩子。《人生由我》的作者梅耶馬斯克,曾在書中提到媽媽對自身的影響。

梅耶說,父親去世後她曾一度為母親的生活狀態而擔憂。實際上,她徹底多慮了。媽媽不但報名學習了多種藝術課程,還規劃時間去各地旅遊,把日子活得絢麗多姿。

正是因為媽媽的理念與行為深深影響了梅耶,才使得她在應對任何艱難困境時,都能積極規劃、坦然面對。

其實,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並不難。給小孩愛與尊重、努力把自己活出小孩心中的榜樣和標杆,你的孩子,想不出色都很難。


網站熱門問題

我應該先學讀中文還是說中文?

如果你報名參加漢語課程,你還會發現大多數機构都專注於先教學生如何說漢語. 當然,雖然漢語口語更容易學習,並推薦初學者使用,但你不應該完全跳過如何讀寫漢語.

72


868
有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