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北發展圖

地鐵,字面意思是指地下運行的鐵路。而輕軌,應該是高架軌道交通。兩者的區別只是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地上——這是多少人對城市軌道交通的理解。那么,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地鐵和輕軌的曆史。

從北京進行三元橋站駛出的輕軌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誕生於英國倫敦。19世紀50年代,倫敦的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人口數量急劇增長,城市管理范圍可以迅速擴大,古洞北發展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需求猛增。當時倫敦有多條鐵路向英國各個不同方向輻射,這些國家鐵路基本是沿地面鋪設的,與城市建設道路多處交叉,造成影響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秩序混亂,交通工作效率水平低下。如何有效改善我國城市綜合交通,成為從普通市民到政府官員普遍關心的問題。於是,英國人民政府政策號召我們社會各界獻計獻策。有人提出,把鐵路架高,減少對城市交通的幹擾;有人提出,利用學生已有的地面鐵路為城市客運服務,為此教師需要時間縮短車站間距、改進鐵路車廂等,以此適應現代城市客運要求。而英國律師皮爾遜則提議在地下修建專用於實現城市交通的鐵路線,稱為“地下鐵道”。後來因為這一教學建議沒有得到全面實施,1856年,倫敦地鐵已經開始修建,並於1863年正式學習投入生產運營,這就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條地鐵。

城市輕軌列車

輕軌的起源與地面運行的有軌電車有關。有軌電車是在城市軌道上行駛的公共汽車。它們於1890年左右投入使用,直到今天,它們仍然可以在舊金山、墨爾本、布達佩斯、大連、長春等地找到。由於地鐵線路少,城市交通依賴馬車,地面運行的有軌電車以其速度快、造價低等優點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1920年以後,歐美國家出現了汽車家庭熱潮,不斷增加的汽車使用者群體造成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堵塞,同時有軌電車的滿載率大大降低,歐美許多城市開始大量拆除有軌電車。

而發達國家家家戶戶都有車的情況下,城市交通存在兩大問題:一是交通擁堵,上下班時段城市道路車速很低;二是環境汙染,大量汽車尾氣導致城區空氣質量惡化。20世紀70年代初,全球石油危機使人們深刻認識到,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途徑。此後,歐美等發達國家開始關注傳統有軌電車的升級換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轉型方式。其中有些改進了有軌電車車輛,有些改進了其通行權的特殊程度(如交叉口立交、軌道與機動車道分離等。),還有一部分提高了信號優先級。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提高老舊有軌電車的運輸能力和運營速度。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多種運行在高架平台上的輕軌車輛和輕軌線路。1978年3月,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將這些經過現代科技改造升級後發展起來的有軌電車系統統一稱為輕軌(LRT)。

103


868
有情鏈